近年来,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非税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构建全流程无纸化、渠道多元化、入账电子化的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服务体系,全市改革呈现出上下联动、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市非税收入缴库由“手动缴库”变为“自动缴库”,全面实现非税收入收缴从开单、缴款到入库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一是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将所有收费单位纳入贵州省财政电子票据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一体化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财政电子票据和收缴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非税收入收缴标准化、自动化、集中化、可视化,构建安全高效、规范便捷、上下贯通“互联网+非税”财政管理新模式,数据实现从“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路”,切实做到为民解忧办实事,便民服务暖人心。截至2023年底,电子化一体化管理单位1125家,其中行政事业单位1048家,医疗单位126家,社团49家,纳入率100%。二是资金直接缴库,实现“手动缴库”到“自动缴库”。通过财政电子票据和收缴一体化管理系统非税收入资金及时安全缴入国库,减少人工缴库差错、降低缴库成本,进一步提高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工作效率,提升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电子化水平。2023年,全市通过财政电子票据和收缴一体化管理系统缴入国库160.37万条,缴库金额10.35亿元。三是票据监管实时,实现“事后审核”到“全程监管”。通过财政电子票据和收缴一体化管理系统把所有使用财政票据的收缴行为,全部按非税收入收缴规则和程序,整体纳入系统管理,实现票据申领、发放和核销;非税收入从开单、缴款到入库全流程电子化监管,实现财政票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监控管理,大大提升了财政票据监管水平。2023年,全市通过财政电子票据和收缴一体化管理系统开具票据1627.19万份,开票金额341.21亿元。四是项目管理规范,实现“单位管理”到“财政管理”。全市执收单位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统一的执收项目及代码库建立执收项目管理,无权增减收费项目,更无权限在系统挂接项目,确保非税征收有依有据,收缴管理可控可查,对违规收费项目和超标准收费,系统自动拒收,从源头上杜绝了违规收费行为。2023年,全市纳入财政电子票据和收缴一体化管理系统收费项目135个,收费收入14.31万元。